今年與先生到紐西蘭旅行,他從小到大都喜歡騎單車,這次他特別提議參加一個六天單車行程。我希望能夠從他的角度去看世界,讓我多明白他、多感受他,雖然對於這個15年沒有騎長途單車的我來說有點壓力,但當細心的他解釋說如果騎得累的話可以單車團的巴士,而路線是從山到海,聽起來我覺得應該可以應付得了,所以很快就答應。
其實真的沒有任何預算到底這六天會怎樣,我覺得如果單車旅遊書介紹說歡迎任何人參與的話,況且自問自己的體能並不是太差,應該可以應付得了吧…
行程第一天開始,要騎40多公里路,中間有一個小休。對於這個對數字不敏感的我並不太清楚40公里代表什麼,反正來到就騎吧!一開始就遇到大小山坡,一邊騎我一邊看著已走的路程錶、差不多每幾百米再看一次錶,真的幸苦得很,心想:「糟糕了… 騎得那麼幸苦才騎了那麼的7公里!還有30多公里、還有5天啊!」
繼續奮鬥騎車時,除了自己的呼吸聲和腦袋裡的吶喊之外,周圍的風景、風的感覺、空氣的清新等,通通都感覺不到!我聽到自己不斷地罵自己:「妳看,明明你不喜歡騎那麼多單車,妳就是希望令老公開心,但你現在舉步艱難,看你如何有能力讓老公開心?老公看到你的黑臉,他就知道你不喜歡!」想到這裡我真的開始哭了出來。一邊騎一邊哭,一邊聽到內心不斷罵自己。
在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為討好他人去委屈自己往往只會帶來雙失的結果 – 沒有人會開心。
每一個小行為只是一個生命的投射。
我發現除了因為希望先生開心而選擇這個單車旅程以外,在生命中有很多時都是為了希望他人開心而勉強自己,不知不覺製造了很多怨氣。我發現,無論體驗有多好,怨氣總會把所有快樂拿走。如果體驗不好的話,怨氣除了會讓我們埋怨他人之外,同時亦會加倍的埋怨自己。
原來如果在一個勉強的狀況下去做一些事情的話,無論那個不願意有多小,這個強逼自己的行為一定會產生怨氣,而當怨氣一產生,它就會把所有快樂的機會都埋沒。
我發現,如果我想他人開心,我並不能勉強自己,因為快樂並不能建立於勉強之上。
我決定給自己一個選擇:如果有任何勉強的成分就選擇坐巴士吧!當我第一次走上巴士、放下車隊時,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可以透過「不努力」而感到無比的自豪與快樂!以前邏輯會告訴我只有懦弱的人才會放棄,但今天我學習到愛自己就是不要勉強自己的心。
當我在巴士上休息夠了、我覺得騎單車比坐巴士能得到多一些快樂時,我又回到路上,與先生、還有其他隊友會合。會合後我們遇上逆風,上斜坡時雖然艱辛(比第一天的挑戰性厲害得多),但因為這次我為自己而騎(看看自己能夠騎多遠、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少),身體雖然很累,但並沒有絲毫痛苦的感覺,反而越戰越勇,越騎越開心!
我發現,原來並沒有人期待我要把整個300公里路程騎完;那只是我那個完美主義的心魔作祟而已。當我放下我以為他人對我的期望時,同時亦放下我應該要令他人開心的想法。這釋放了我自己,因為釋放了自己,我有空間感到快樂,因為我有快樂,他人已被我的快樂感染。
原來當我愛自己時,他人同時會得到快樂,這是雙贏的選擇。
原來愛自己並不自私,那是最「環保」、最互惠互利的方法!
不知不覺的我騎了200公里,很感激有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