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都充斥著無數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與工作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家庭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與情緒的關係、與想法的關係等等。這些關係可以對內、可以對內,可遠亦可近;無論遠近,一切都能歸納成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生命的好壞與否,我們一般會將體驗歸咎於外在的客體對象上。窮盡一生去改變他人、改變環境,但其實一切的體驗都來自主體的投射。
修行的目的是放下改變外在的執著,回到源頭,好好去理解及處理從內而發的心念投射。它並不止於坐禪及念經;它本身與生活無間,也就是自己與各種關係的修煉。
本書以禪修必讀的《念住經》部分經文為基礎,以淺顯的文字,讓大家可以將佛學修行實際地應用在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培養出一個開放、穩定及專注的心,去迎接生命一切的高與低。
我們都不喜歡他人「黑」的一面,但當我們批評他人時,背後的意思就是不會容許自己做類似的事情,我們對他人的批判其實是對自己的否定。而否定與愛並不能共存。
十九年來與憂鬱打交道,令我明白情緒有不同層次,它們就像神經反射,只想給我們傳達訊息,幫助我們走回應走的路——而每人的生命道路都不同。透過情緒,我同時明白宇宙的運作模式及生命的智慧。觀察「黑」是幫助我邁向「白」的法門。
有愛的地方就有光明。因為真愛,我們才能得以療癒。學習聆聽自己就是學習無條件包容及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黑」與「白」。
近年我把了解情緒、了解自己這方面的課題帶入瑜伽、冥想,以及日常生活,看到不少學生的變化,故撰寫本書,希望藉由故事分享、瑜伽、冥想及反思練習的形式,幫助你了解自己,並學習無條件地關愛自己與身邊的人、事、物。
很多時候,人們將瑜伽與雜技或體操相提並論,其實瑜伽這傳統練習遠遠超越身體變靈活矯健的層次,它能幫助我們深入內在、認識真我。
瑜伽練習、冥想、正念等教誨,在我的生命中給予很大的幫助 —— 從前自我中心、自覺、愛操縱、欠缺容人之量、情緒壓抑的我,變得比較體諒、富同情心、有自我驅策力,感覺自在而感恩,我彷彿是一個全新的人。
在這本書裡,我以淺白易懂的文字,分享在體位法練習、日常生活及瑜伽教學三個層面實踐瑜伽哲學與禪修的體驗。如果你想深入認識這古老練習,或是已練習體位法一段日子,期望瞭解它如何帶領自己開展內在探索之旅,以便從容面對生活中各種障礙,本書正是為你而寫的。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你深入認識自己、培養慈悲、清晰人生路向的指南。